首页 >> 艺术名家 >> 浏览文章

仁智之乐 绿水青山 刘晓阳书画

2022-05-06 齐鲁书画网

  刘晓阳,山东安丘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张志民先生。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天边云绕山 刘晓阳
  太行山写生 刘晓阳
  风光行处好 刘晓阳
  □ 刘晓阳

  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丰厚的内涵。孔子在倡导以“仁、义、礼、智、信”等人格规范去实现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的同时,并未忽视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体悟,他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观点,赋予山水以人格精神和道德比附的含义。水是生命之源,它可泽被万物、涤荡污浊、百折不回、平正有度,它又变化万千,可为江河湖海、溪涧泉瀑、雨雪冰霜,形态莫测,令智者心驰神往,所以孔子发出了“智者之所以乐水”的感慨。崇尚自然的道家对水也是情有独钟,老子提出了“道”的哲学概念,然而“道可道,非常道”,它“惟恍惟惚”“寂兮廖兮”,难以言表,于是老子以水喻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八章》)水性之柔弱、无为、不争、处下正与其所倡导的“道”的精神内涵相接近。儒家和道家在对水的认识和理解上可谓各领风骚、异曲同工。
  相对于水的柔、动、善变,山则是刚、静、恒定的。人类对于山的崇拜与敬畏始于上古,《诗经·小雅·车辖》中就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句,以高山喻道德之高尚。山之所以被关注,还在于山定位在“仁”的道德比附意义上:“草木生焉,众物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正因为山滋长草木,养育生灵,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奉献出无尽的资源,符合仁者的胸怀气度和精神特质,是故“仁者所以乐山也”。
  “山水”一词,一方面是指山与水这一组对偶的概念,其中包含着对立统一的诸多因素:一动一静,一柔一刚,一变一恒,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也恰恰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此外,山水联称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它是国家、地域、种族和文化的分界线,又是国土或地域的别称,具有自然生态环境的意义。早在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蕴含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随着人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提高,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山水”这个古老的概念被赋予了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