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书画篆刻艺术翰墨流芳
大众网记者 邢德蕊 济宁报道
11月6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时代 新济宁 书画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对济宁市书画篆刻艺术的传承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济宁市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汉碑汉画像石文化等交相辉映,构成了济宁丰富的文化资源宝藏,早在春秋战国之际,这里已是中华文化的高地。
济宁被誉为“汉碑之乡”,现存汉碑四十余种。曲阜汉魏碑刻馆内的《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均为汉碑中的翘楚;济宁市博物馆内的《鲁峻碑》《武荣碑》《景君碑》等,也都是汉隶中的名品;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誉的《张猛龙》《贾使君》等作品更是鬼斧神工;济宁嘉祥的武氏墓群石刻,画像题材丰富多样,被誉之为汉代生活的百科全书,受到历代名人及海内外研究专家的高度评价。
黄易是清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在济宁任运河同知期间发现并发掘武氏墓群石刻,黄易书画石刻俱佳,为西泠八家之一。玉虹楼主人孔继涑是著名书法家,与梁同书并称为“南梁北孔”,所刻《玉虹楼法帖》一百零一册,影响深远。济宁人孙毓汶历任总理大臣、刑部尚书等要职,孙毓汶书法出于颜真卿,端庄古穆,雍容大气。清后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书画家林则徐,于1832年任运河河道总督驻济宁,留下“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等刻石启迪后人,林则徐书法醇厚雅致,劲健飘逸,节奏感极强,具有刚健挺拔的潇洒气息。
济宁籍书画篆刻家群星灿烂,熠熠生辉。马星驰、傅星伯、刘汶农、陈我鸿、杨象宪等皆一时俊彦,留下大量佳作。朱复戡先生客居山东泰安二十年,刘承闿、段玉鹏、潘汉箎等济宁的书法篆刻爱好者慕名而来,投其门下,在朱老谆谆教导下,这些人都成了山东乃至全国书画篆刻界的重要力量。2002年,由冯广鉴牵线搭桥,朱老遗孀徐葳女士将作品及遗物捐赠给济宁,建起朱复戡艺术馆,成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场所。
当代济宁书画篆刻事业繁荣兴旺,涌现出张立钊、许庆山、赵明程、杨昌峰、孔维克、李一等一大批重要书画家。“济宁西泠六家”范正红、段玉鹏、江继甚、陈靖、谢长伟、郑志群兼善多能,是当今书坛的实力派代表。
目前,济宁文化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孔孟之乡汉碑行”系列书法活动已成功举办了7届,连续5届电视书法篆刻大赛在社会上掀起学习书法热潮,“孔子书法奖”“黄易篆刻奖”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今年10月28日,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楷书委员会在济宁举办“传承与转化——全国隶书楷书名家邀请展”“当代书法名家走进济宁书法公益教学”与“中国书法大讲堂暨隶书楷书创作云课堂”系列学术活动,对提高济宁书法在全国的地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为济宁文艺创作史上里程碑式的文化盛举,“春秋绘事”油画艺术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美术活动品牌,“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的妙手丹青在齐鲁大地巡展,各类主题书画展、书画篆刻公益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运河之都绽放光彩……
赓续文脉,翰墨流芳。如今,孔孟之乡的艺术家们秉承优秀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语言,展示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心用情描绘新时代新济宁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