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鲁画展 >> 浏览文章

朵云艺展 | 韩必省书画小品展

2024-09-03 齐鲁书画网


  1

  

  笔墨当属时代

  

  韩必省无论如何都是卓尔不群的。特别是当我们面对当今浅学如潮、浮光刺目的书坛画坛,再来细细品味他的书作画作的时候,常常有一种“木秀于林”的感觉。


  

  他是典雅的。典雅到空灵和宁静,一派好古主义的哲学和书卷味儿。他又是写实的。写实到活灵活现,唯妙唯肖。总而言之,韩必省收获的是“雅俗共赏”四个字。

  

  2

  

  津门求学

  

  韩必省祖籍浙江温州。温州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就出现过许多大文学家和大画家,可能是这块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宝地在他的血液里溶入了太多的文化色彩,所以韩必省从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书画家。


  

  1985年夏天中的一天, 19岁的韩必省撑一叶小船,从苍南的小云兜直奔鸥江,开始了北上天津的求学之路。而这种冲动则来源于韩必省对一对父子绘画大师的膜拜。一个不经意的机会,他看到了刘奎龄的《百兽图》——三尺斗方的画卷上,展示了包括狮、虎、豹、象、狼、熊、鹿、狐等数十种动物,这么多动物展示在一幅画面上,虽都是一些猛兽,但所有动物都是那么活泼、自在,毫无相互厮杀的贪婪之容,而是一派和谐之气,共存共荣之景象。这对于自小喜欢图彩弄墨的韩必省来说十分震撼,原来动物也可以画成这样,他近乎痴迷地搜集刘奎龄、刘继卣爷两儿的画册,打探他们的消息。

  

  来天津上学,给了韩必省一个绝佳的契机,他曾幻想着能借此拜刘继卣为师,可是等到了天津时,刘继卣已经辞世。

  

  3

  

  苦苦摸索

  

  韩必省一边上大学,一边抱着二刘的画册苦读。无师的日子是孤独的,摸索的过程是漫长的,他曾成千上万次地尝试着“刘氏皮毛”的画法,一次次的失败,几乎让他绝望。而一次水杯躺倒水漫宣纸的经历,让韩必省获得了灵感,一切都变得自然。在掌握了“湿丝毛法”之后,韩必省还先后掌握了“景衬法”“计白当黑法”等刘氏动物画的“秘笈”。


  

  当然,韩必省没有在二刘的画毡前止笔,新的时代信息,人类更高的精神境界给了他更为前沿的创作灵感。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面对不堪重负的地球,和被遭踏的一塌糊涂的自然界,开始反思自己的贪婪,开始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环境友好型成了最为高尚也最为时尚的世界观。这种思潮和韩必省的善良天性迅即契合,而悟性则让他完成了青出蓝的跳跃。

  

  韩必省逐渐把自己的艺术追求转移到对于动物思想情感的刻划之上。把人的喜怒哀乐援入到动物的行为举止之中。将生动逼真的动物形象,或纳入幽淡宁静的田园风光、或置诸气象万千的深山大泽,尽量拉大主体与配景的笔距,以将工笔和写意熔为一炉。

  

  4

  

  膜拜大师

  

  韩必省之与书法的缘分或许更为长久一些。 韩必省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书法,看到集镇上的代书先生为别人写书信,他就非常羡慕。他六岁就悄悄练字,上小学的时候他已经可以为邻居写春联了。


  

  韩必省最早认识的书法大师是龚望。龚望是擅写《石门颂》风格的当代隶书大家,他教韩必省从《张迁碑》入手习字,接着临摹《曹全碑》《礼器碑》《封龙山颂》等碑刻,重点解析《石门颂》。通过向龚望学习,韩必省领会了写汉隶要以风骨为体,变化为用,行笔则以气为主,而后方能形随气转的道理。

  

  华非篆隶皆精,线条变化多端,书风遒丽清雅,富于装饰味和现代感。韩必省向华非学习后,能遵法而入,破法而出,书作体势放纵,洒脱流走,达到刚柔相济、方圆互通的效果。

  

  刘炳森是韩必省五位恩师中对他书法风格形成影响最大的人,韩必省尽得真传。刘炳森的突出贡献是努力使中国传统隶书艺术现代化,创建一种既符合民族欣赏习惯又能体现时代风尚的“精神焕发”的书风,给人以奋进的力量。韩必省的书法实践与刘炳森的努力是一致的,他的隶书作品既规矩俨然,又轻灵倜傥;既古宗源法,又灵犀飞动。

  

  对于韩必省书法的成就,国内评论界同样给了很高的评价。秦耕曾说:“他的书法远学魏晋,近学刘炳森,隶书与行书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隶书灵动,行书秀美,结合了南方人的细腻,北方人豪放的气韵”。

  

  5

  

  纵情山水

  

  韩必省的水墨山水画,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感受,画心中之风景。可能是已过了躁动的年龄,内心向往过一种娴静悠缓、自由自在而又极富人情温暖的生活,而在现实中,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奢求,因此在艺术上他喜欢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美妙深奥而又平实纯朴的意境。

  

  韩必省的水墨山水画表述了与时代同步的的追求和理念。他并不背弃传统,而且,把绘画传统界定在大的文化范畴内,这样绘画中所承载的传统,就具有了很强的包容性,视野更为深邃,悟在其中,超乎其上。他能将传统演变为心灵的语汇,充溢着当下的气流,呼吸吞吐着时代精神的温情和气息。虽然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描写对象,致力于审美客体的发现与描绘,甚至省略山水中人物,或把人物视为点景,但绝不是被动地摹写,绝不忘表现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感情与愿望。


  

  在这繁华而浮躁且处处充满诱惑的城市里,如何将自己置身世外,这需要超凡的定力,不断地修炼。只有心静,方能体会那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步天边云卷云舒”的境界。韩必省有了这样的胸怀和心境,人自然就放松了,手中的笔方能运用自如,画出的作品,必然会给观者一种恬淡清逸的境界。

  

  冯骥才曾对韩必省有过这样的评价,“我从他(韩必省)的画作看到他的师法与根基。在那些飞禽走兽中,蕴含着工笔画大家刘奎龄与刘继卣父子高超的写实技艺。他(对前辈大师)不是技术性的摹写,而是追求其韵致与神髓。他笔墨清润,气质含蓄,没有时下绘画那种人为的张扬和浮躁之气,而是意平神定,倾力尽心;并且题材涉猎广泛,风格渐成一体。”

  

  时间没有辜负韩必省的才情,更没有辜负他苦心孤诣的努力。他从实践中把握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以及中西绘画的应该相互交融且能够相互交融的艺术规律。

  

  书画创作永远是一个新命题,尤其在当代多元化的时代,如何把当代意识与传统精神结合起来,探讨出有意义的形式,是每一个艺术家使命。在这个尘嚣日上、浮躁混沌的画坛上,是需要韩必省这样淡定的画家的。

  

  近五十年无怨无悔的书画生涯,让韩必省在获得了无数艰辛的同时,收获了无尽的快乐,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和谐的时代。